首页 教育

安德海之死:巡抚丁宝桢为何“擅杀”慈禧心腹太监反而升官?

安德海之死:巡抚丁宝桢为何“擅杀”慈禧心腹太监反而升官?



安德海之死:巡抚丁宝桢为何“擅杀”慈禧心腹太监反而升官?



说起清朝有名的太监

很多人会脱口而出:李莲英

可能还会有人报出“小德张”的名字

但其实还有一个太监

当年也是轰动天下的

不过轰动的原因

是因为他的人头落地

1869年9月16日

安德海被斩

1

1869年9月16日这天,山东济南城有一个太监被杀了。

按理说,大清朝的太监成百上千,杀一个太监,也不算什么大事情。但知道点门道的人,可能就能看出一点不寻常的地方:

大清朝的祖训是“非经派遣,太监不能出宫”,所以当时走出北京紫禁城的太监几乎没有。那么,山东杀的这个太监,是从哪里来的?

当时下令杀这个太监的,是山东巡抚丁宝桢。在《清史稿·丁宝桢传》中,关于这段事情的记录,前前后后一共只有85个字:

“(同治)八年秋,(安德海)乘楼船缘运河南下,旗缯殊异,称有密遣。所过招纳权贿,无敢发者。至泰安,宝桢先已入告,使骑捕而守之。安得海犹大言,谓:“汝辈自速辜耳!”传送济南,宝桢曰:“宦竖私出,非制。且大臣未闻有命,必诈无疑。”奏上,遂正法。”

安德海之死:巡抚丁宝桢为何“擅杀”慈禧心腹太监反而升官?


《清史稿》

这件事大致的经过,就是:

安德海私自出宫,作威作福,到了山东境内,碰到了刚正不阿的山东巡抚丁宝桢。丁宝桢早就看不惯安德海,所以顶住压力,最终为民除害。

“丁宝桢智斩安德海”的故事,在坊间流传着各种版本,从野史到故事,从小说到戏曲,乃至到现当代的影视剧,一直被人津津乐道,因为这符合大众的审美和道德观念。

但其实这件事背后一直存在疑点:丁宝桢当时虽然是个山东巡抚,但其实与他“遂正法”的那个太监安德海相比,还真的算不上什么。

那个大名鼎鼎的安德海,当时是慈禧太后眼前的大红人。

安德海的出宫,谁都知道是奉了慈禧命令的。但是,偏偏到了山东,就被一个区区的山东巡抚抓起来,一刀给咔嚓了。

真的就那么简单?

当然没那么简单。

2

首先,自然先要来说说这个太监安德海。

安德海,生于河北,大概出生于1844年左右,在8、9岁时净身入宫做了咸丰帝的御前太监。

安德海的一战成名,是在1861年。

那一年,英法联军攻入了北京城,才31岁的咸丰帝在内忧外患下急火攻心,在热河的避暑山庄撒手归西。在临终前,咸丰立了自己6岁的儿子载淳为接班人(即后来的同治帝),设立了以肃顺为首的“顾命八大臣”辅政,同时又把自己的两道印分别赐给了皇后钮钴禄氏(后来的慈安太后)和载淳的生母懿贵妃叶赫那拉氏。

按照咸丰的思路,这“八大臣”+“两太后”的互相牵制局面,应该可以顺利保证儿子载淳成年后亲掌大权了。

但是,在这个设定中出了一个漏洞——就是慈禧。

作为小皇帝的生母,当时才26岁的慈禧是不甘心受到如此多的牵制,但考虑到自己人单力薄,翻盘不易,所以她想到了精明能干,但同样被“顾命八大臣”排挤出权力中心的恭亲王奕䜣。

奕䜣是咸丰帝的弟弟,也就是慈禧的小叔子,当时30岁,被派在北京与英法联军谈判,不准到热河奔丧。在得到慈禧的密报之后,奕䜣欣然决定加入“政变军团”。双方在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之后,终于在咸丰帝驾崩一个多月后就发动了一场政变,一举逮捕了“顾命八大臣”——那就是著名的“辛酉政变”。

影视剧中的肃顺形象。肃顺一直深得咸丰信任,能力也颇强,一直主张重用汉人,在他任内曾国藩、胡林翼、左宗棠等人皆受照顾。肃顺在“辛酉政变”中被捕时只有45岁,随即被斩于菜市口,据说临行前大骂慈禧,不肯下跪,被打断髌骨后斩首。“顾命八大臣”或被赐死,或被流放,或被革职,自此烟消云散。


“辛酉政变”之后,慈禧顺利地扫清了自己掌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,之后自然要奖赏自己的盟友和亲信。

恭亲王奕䜣毫无疑问居功至伟,由此入军机处,获“议政王”头衔,权倾朝野。而当时双方密谋政变的情报能从遍布“顾命八大臣”眼线的热河传递到北京城,再来回通报,慈禧也肯定需要一个极度可靠的人。

这个人,就是安德海。

可以说,安德海在“辛酉政变”背后扮演了一个“跑腿”角色,但却又是至关重要的“牵线人”。

所以也可以想象,当慈禧上位之后,安德海是受到怎样的信任和宠爱。

年纪轻轻的安德海,由此官升六品蓝翎太监,关键是出任了总管大太监,成为了紫禁城内红得发紫的人物。

3

有道是“年少轻狂”,年轻的安德海少年得志,坐拥大权,难免是要得罪几个人的。

若得罪其他人,其实也没什么,谁都知道安德海背后站的是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,大家自求别得罪他已经是万幸了。

但安德海偏偏“神知无知”,得罪了三个最不应该得罪的人。

第一个人,就是恭亲王奕䜣。

其实安德海在“辛酉政变”中算是奕䜣“同一个战壕的战友”,不求结下“革命般的友谊”,但相互井水不犯河水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。

但是,掌握军机处,身为“议政王”的奕䜣是不可能不与试图大权独揽的慈禧产生矛盾的。“狡兔死,走狗烹”,在“辛酉政变”成功之后,慈禧和奕䜣之间的明争暗斗就开始了。作为慈禧的最忠诚亲信,安德海毫无疑问是站在慈禧这一边的,在与奕䜣的斗争过程中,安德海在其中煽风点火,起了不小的作用。

终于,慈禧在1865年成功扳倒了奕䜣,摘掉了他“议政王”的帽子。而安德海作为慈禧的得力战将,自然也成为了奕䜣的仇人。再加上慈禧生活奢侈无度,奕䜣一直认为是安德海在后面怂恿和纵容,所以更是对他恨之入骨。



推荐阅读:叶紫网